常州市一家民企的自主创新技术,改写*印染产业历史,实现污水基本“零排放”!
9日上午,2008年度**奖励大会在京举行,常州市东高染整有限公司研发的“织物变性涂料连续染色新技术”一举摘得*科技进步二等奖。项目负责人赵仲兴受到*主席胡锦涛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*亲切接见。
我国是纺织大国,每年印染企业排放废水7亿吨以上,回用率却只有7%。印染废水不仅总量大,而且成分复杂,极难处理。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排放和低效率成了我国印染业的通病。
为破解印染行业的“三高一低”,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国内众多大型印染企业就开始探索新工艺,尝试用“干涂”代替“水染”,*科技部将此列入重点攻关课题。但由于关键技术难度大、工艺复杂等原因,20多年间始终未能突破。
作为一个在印染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“老兵”,上世纪90年代,常州市东高染整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仲兴敏锐地意识到,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下,传统染色工艺在付出昂贵治理成本的同时,还将面对国际市场的“绿色壁垒”,并且,企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,研发低排放、低能耗的印染新技术势在必行。
赵仲兴想到了“干涂”。虽然这一技术几乎不需用水,但问题是涂料颗粒和布料纤维均为带负电的阴离子,涂料与布料互相排斥,很难把涂料均匀牢固地涂上去;要实现涂料染色,首先要将布料纤维从阴离子变为阳离子,实现“变性”后的“异性相吸”。
赵仲兴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,带领公司9名技术人员组成专项课题组,呕心沥血8个寒暑,不断优化印染装备和相关工艺,紧扣“干涂”核心技术,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。历经数十次中试,终于破解“变性”和连续染色等关键技术,先后获得6项*发明专利和实用工艺专利,实现了“变性”涂料连续染色的产业化。